剛剛在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寫得真貼切,很符合台灣許多傳統產業要進入EC市場面臨的困境。以下分享~

傳統零售業拓展電商市場,由於原有團隊缺乏專業電商人才與經驗,必定會從外部招來合適的電商運營團隊。基於傳統企業管理思維,多半也會從原有的百貨零售管道抽調人員到電商業務版塊。這就是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從未做過電商的人會成為傳統企業拓展電商市場的一把手,而這些高層往往都來自企業原有的線下系統,國美、蘇寧、百麗等大型傳統企業切入網購市場的時候均是按此操作。

一方面是新進的專業電商團隊,一方面是原來打江山的線下老臣,雙方在實際的電商運營當中必然很容易引起矛盾與分歧,從而逐步形成新和尚舊和尚的兩大派系,權力的分配與平衡將成為雙方爭鬥的焦點所在。新進的電商團隊為了強化發言權,只有靠業績說話,必定堅持大投入,戰略性虧損的市場策略,實際上,這個策略既與傳統零售業操作策略迥異,也與一把手點到為止的態度相駁,是很難得到貫徹實施的。過度的派系之爭必將導致企業內耗嚴重,從而直接影響電商業務的實際運營。

如果說派系之爭是很多傳統企業拓展電商市場的必然門檻,那麼隨後的利益博弈,就是傳統零售業的特有屬性了。

傳統零售企業幾乎都擁有專門的商品採購部,在傳統的零售業態當中,採購部是一個水很深的部門。這個部門之所以特殊主要原因是:第一,能坐在這個部門的人,必定是高層的親信級人物;第二,在商品採購的過程當中很可能涉及回扣問題。回扣這個問題肯定不是今時今日才產生的問題,也並非中國特有的商業現象。對於一些年銷售規模過億,甚至過百億的大型零售企業來說,這裡存在很多可以想像的操作空間。

傳統零售企業做電商,基於定位、管道、品類等問題考量,往往會把線上商品採購這一塊獨立出來操作,由電商的同事來負責。這種策略毫無疑問傷害了原有傳統百貨採購部門的既得利益,深刻點來說,甚至很可能傷害了某些企業高層的既得利益。這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容許的事情,但是裡面的秘密卻同樣不好宣之於口,所以他們最可能的策略就是為電商專案有意或者無意製造很多困難與波折,從而使得電商項目在各方勢力心照不宣的圍追堵截當中,始終處於半死不活苟延殘喘的狀態之中,也只有這種狀態,才最符合各方利益訴求。

 

分享自http://www.tmtpost.com/53303.ht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子商務 傳統零售 EC
    全站熱搜

    tosbys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